咨询服务
财政部长: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
发布:咨询服务   更新时间:2024-11-02 19:35:08

  财政部历来格外的重视会计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完备会计管理体制和机制,健全会计法规制度,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和准则国际趋同,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加强会计人才教育培训,会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在会计标准建设、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方面,主要侧重于鉴证类会计和记账类会计,两者都是为外部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的财务会计,考虑外部投资者、社会公众和外部审计较多,而利用有关信息参与内部经营决策、加强管理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行政事业单位基本上也是记账类会计,会计信息的价值创造作用未能得到充分挖掘。

  管理会计主要是利用有关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内部管理服务。与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美国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其经营部门(如生产和销售)都设有管理会计师岗位;90%的会计专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75%的上班时间用于决策支持。在西方公共管理领域,管理会计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我国,无论是管理会计的实践应用还是理论研究都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无论对公共部门还是对企业都非常必要,不仅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更有助于单位在保证经济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基础保障。

  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是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会计分支。从发展历史看,西方管理会计是随着经济社会环境、公司制作经营模式以及管理科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而慢慢地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成本决策与财务控制阶段(20世纪20年代-50年代)。管理会计萌芽于20世纪初,由于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产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成本的降低,管理效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世纪20年代,泰罗提出的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管理学说在美国许多企业中受到重视,“标准成本控制”、“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旨在提升公司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法被引入企业内部的会计实务中。但由于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重局部、轻整体,二战后期逐步被现代管理科学所取代,形成了主要致力于加强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与管理,尤其是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预测与决策、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前事中规划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杜邦公司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倡导并发展了以投资净利率指标为核心的杜邦财务指标体系,用来衡量各个部门的效率和整个企业的业绩。管理会计形成了以预算体系和成本会计系统为基础的成本决策和财务控制体系。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年会正式采用“管理会计”来统称企业内部会计体系,标志着管理会计正式形成,自此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二是管理控制与决策阶段(20世纪50年代-80年代)。随着信息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和不确定性理论被广泛引进到管理会计领域,加上新技术如电子计算机大量应用于企业流程管理,管理会计向着精密的数量化技术方法方向发展。投入产出法、线性规划、存货控制和方差分析等计划决策模型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建立了有关流程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等理论与方法体系,极大推动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有效应用,管理会计职能转向为内部管理人员提供企业计划和控制信息。但由于管理会计对高新技术发展重视不足,且依旧局限于传统责任范围并主要强调会计方面,其发展不仅落后于技术革命,而且落后于新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管理会计学者对新的企业经营环境下管理会计发展进行了探索,质量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创新的管理会计方法层出不穷,初步形成了一套新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管理会计完成了从“为产品定价提供信息”到“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转变,由成本计算、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发展到管理控制与决策阶段。

  三是强调企业价值创造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流动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和依赖程度日益增强,技术进步导致产品寿命缩短,企业之间因产品、产业链的分工合作日趋频繁,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客户需求等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会计越来越容易受到外部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对决策相关性的冲击,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也迫使管理会计在管理控制方面要有新的突破,需要从战略、经营决策、商业运营等各个层面掌握并有效利用所需的管理信息,为此管理会计发展了一系列新的决策工具和管理工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性的决策工具和管理工具。比如,阿里巴巴的阿里云,可以通过云计算对客户的所有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判断客户的信用情况、供货或消费倾向、是否可以放贷等。这是管理会计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二是精细化的决策工具和管理工具。主要是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更加精细。比如,运用平衡计分卡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不但克服了信息的庞杂性和不对称性的干扰,也为企业提供了有效运作所需的可量化、可测度、可评估的各种信息,有利于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管理会计在西方公共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管理会计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管理,基于管理具有相通性这一认识,一些国家也尝试将管理会计引入公共部门管理之中,并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在全世界范围推广。20世纪70年代以前,政府管理会计主要运用于对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成本控制、加强预算管理等。20世纪70-80年代,通过预算、成本、绩效等实践推动了政府管理会计的发展,但仍主要局限于预算编制和控制。20世纪90年代之后,新公共管理思想使政府组织和第三部门领域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倡导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最大限度地重视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西方公共管理改革实践中,企业管理会计方法被广泛应用,其内容和范围也不断拓宽,促进了各国政府实现由注重投入(input)向注重产出(output)和结果(outcome)转变,进一步发挥绩效与战略管理的重要作用,推动了“5E”(Economy经济、Efficiency效率、Effectiveness效果、Environment环境和Equity公平)目标的实现。但由于企业具有自主经营决策权,而公共部门受较多制度规定约束,管理会计在公共部门的发展总体上滞后于企业。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虽然在理论上引入我国较晚,但实践中早已有之。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企业的生产计划由国家统一确定下达,企业的产品由国家统一定价,成本计划及其完成情况成为考核国营企业的重要手段。为此,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得到应用和推广,起到了降低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内部责任会计实际上就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企业改革围绕放权让利不断深化,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一批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国有企业将目光转向市场和企业内部管理。与之相适应,管理会计由之前的执行性管理会计转变为决策性管理会计。70 年代末期,企业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了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责任会计体系。80 年代末,与经济责任制配套,许多企业实行了责任会计、厂内银行,责任会计发展进入一个高潮期。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依靠质量、成本以及管理方面的优势在市场中竞争,西方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在我国会计界引起了广泛讨论,成本性态分析、盈亏临界点与本量利依存关系、经营决策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等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在我国许多企业中运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向管理要效益、着力挖掘财务信息中价值创造的潜力成为我国企业的迫切任务,逐步形成了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会计理念。

  同时,管理会计也广泛应用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践之中。比如,从上到下编制的绩效预算,预算执行中的有效控制、制定效益目标、明确责任制、制定绩效考核清单,建立适应单位内部财务和业务部门畅通联系的信息平台,及时掌控预算执行和项目进度,深入开展决算分析与评价,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通过管理会计工作,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尽管我国对管理会计做了不少成功探索和有益尝试,但总体上发展滞后。目前,我国单位运用管理会计大致有四种状态:第一种是“不知未做”。即既不知道管理会计这件事,也没有在实践中运用有关技术方法。随着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种状况相对较少。第二种是“不知在做”。即不知道管理会计是什么,但在实践中运用了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这种状态在我国单位中比较普遍。比如,铁道部从1989年起开始搞本量利分析,将年度经营指标的预测决策分解下达给各铁路局的负责人,并从计划年度上一年的头两三个月开始进行有关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整个收支盘子的预测。1998年推动清算办法改革,即在国家批准的统一运价下,在铁道部和铁路局之间实行模拟区域运价,运用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进行测算,对不同铁路局实行不同的单价。2002年,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实践,从年初收支利盘子的预测到确定各铁路局经营目标,再到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也都是管理会计的内容。再比如,国家邮政局的资费标准由国家确定,但不同省份的业务量、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制定了一套内部控制体系,这也是管理会计的一个方面。我国很多单位都与铁道部、国家邮政局情况类似,尽管已经做了很多年管理会计方面的工作,却不知道这些就是管理会计。第三种是“已知未做”。即知道什么是管理会计,但在实践中没有加以运用。这部分单位主观上对管理会计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主要领导不够重视,再加上管理会计不像财务会计有对外公开等需要,也缺乏运用管理会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外在动力。第四种是“已知在做”。即既知道什么是管理会计,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运用。这部分单位最有活力和创新意识,走在了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最前沿,但他们目前也只是运用了管理会计的部分职能,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总体上看,我国管理会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单位经营情况和支出效益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战略规划、经营决策、过程控制和业绩评价等方面,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注册会计师(CPA),但是既懂往后看、会记账,又懂往前看、能为决策服务的管理会计人才严重不足。按照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培养我们自己认证的管理会计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从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作为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一个会计分支,其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记账、报账和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管理会计人员深度参与管理决策、制定计划与绩效管理,帮助管理者制定并实施组织战略。加快管理会计发展有助于企业效益和经济绩效的提升,有助于政府部门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服务对象方面,管理会计主要是为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为强化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属于“对内报告会计”。而财务会计虽然对内、对外都能提供基本的会计信息,但主要侧重于对外部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财务信息,属于“对外报告会计”。二是在职能定位方面,管理会计重在“创造价值”,它渗透于单位管理的全过程,既有助于解析过去,通过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使之更好地适应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需要;又有助于控制现在,通过及时修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单位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进行;还有助于筹划未来,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属于“经营管理型会计”。而财务会计则是“记录价值”,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对单位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属于“报账型会计”。三是在程序与方法方面,管理会计为单位自身服务,采用的程序与方法灵活多样,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而财务会计有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较固定的程序与方法,并受会计规范的约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大幅提高,管理会计作为单位管理中决策支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拓展应用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管理模式不断变革、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现实,在集成数据处理、长期与短期决策平衡、不确定性风险识别与规避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单位提供更多财务信息系统所不能提供的、更高层次的信息支持,更好地发挥价值创造的作用。同时,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各国政府及非政府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也要进一步运用管理会计的理念、技术与方法,提高管理效能。

  二、企业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要求加快发展管理会计

  (一)全球化竞争时代要求企业有效运用管理会计、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所有企业不再是在一个稳定的国内竞争市场中运行,都需要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竞争格局。当前,我国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逐渐削弱,大量消耗资源、不计环境成本的发展模式也难以为继,企业传统的发展优势不断缩水。一方面,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经出现,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再加上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导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另一方面,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低资源环境成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加快产业升级、加紧与我国在传统国际市场展开竞争,使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抢占战略制高点和发展中国家抢占传统市场的双重压力。

  在成本优势不复存在、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回落的新形势下,要与国际上一些优秀企业竞争,必须向管理和科技创新要效益。当前,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仍是参与国际竞争的短板,企业的管理效率、管理人员经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都有待提高,依靠创新和技术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必须通过有效运用管理会计,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企业有效运用管理会计、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虽然我国GDP 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典型的“四高四低”特征,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速度”与“低产出、低效率、低效益、低科技含量”,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8%之间,在资源环境压力、产能严重过剩的双向挤压下,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按照7%左右的GDP增速,到第一个100年也就是2020年的时候,我国人均GDP约为11000美元,达到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国外大量实践表明,国家发展矛盾最多的时候就是由中等收入国家迈进高收入国家初级阶段的时候。如果一个国家没有随着发展阶段的转换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很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使经济社会发展陷入长期停滞状态。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切换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摆脱对物质生产要素的过度依赖,转入管理创新驱动的轨道。

  作为经济活动参与各方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企业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有效运用管理会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从投资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型、从粗放增长型向集约发展型转型、从重规模速度向重质量效益转型、从立足国内发展向提升国际竞争力转型、从低成本优势领先向综合实力提升转型,着力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产品低附加值、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提升产业整体素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三)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企业有效运用管理会计、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总体上还处在危机后的修复阶段和发展方式的转换阶段,深层次结构矛盾依然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短期内难以实现强劲复苏,仍将保持周期性温和复苏态势。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日趋强化。地缘政治风险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重大变数。这些将通过贸易、投资、价格、汇率等多种渠道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4%,连续10个季度运行在7-8%的区间,主要经济指标也都处于预期合理区间。但一些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矛盾和问题仍较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扣除营改增收入,上半年增值税同比仅增长1.4%,PPI连续下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生产经营较为困难;地方政府性债务压力较大,债务违约风险不容忽视。

  总的看,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经济增速的回落和结构调整的阵痛,都会对公司制作经营产生一定压力。一方面,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调控定力,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同时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活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发挥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首席运营官(COO)等管理高层的作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为企业管理提供基础信息、管控手段、评价方法等,从而为企业决策、改进管理和提高效益服务。一是有助于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有助于全面推动企业从粗放式到集约式发展,从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合理使用企业资源,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力。二是有助于辅助经营决策。管理会计通过采用会计、数学、统计等各种技术方法,可以简单明了地阐释复杂的经济活动,并揭示其内在联系以及最优的数量关系,有助于管理者有目的地对企业未来的销售成本、利润甚至企业资金的变动等趋势做出预测,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三是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管理会计可以通过估计产品在生命周期各环节中的成本与进入市场后产品成本的转换情况,测算、评价产品的经济效益,最终选择出合适的开发投资计划,并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趋势,及时为设计研发人员提供成本、回报方面的信息,帮助管理者随时调整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四是有助于强化绩效考评。运用管理会计衡量企业绩效,可以使企业从价值链分析着手,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之间有效平衡,将财务指标如投资报酬率,与生产质量周期控制、顾客满意度等非财务信息相结合,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绩效,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选拔人才提供基础信息支撑。不难看出,管理会计在企业战略、投资风险、价值创造、绩效评估、财务职能再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CEO、CFO等高层管理人员,深入学习并有效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和技术方法,尤其是如果具有中国管理会计师职业资格,有助于其更出色地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

  三、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加快发展管理会计

  (一)加快管理会计发展有助于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和水平。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高效有序的财政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运用管理会计是加强财政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要坚持问题导向逐步推动。比如,很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基础工作较差,没有基本的风险控制,所缺乏的就是最基础的管理会计。治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开前门、堵后门,修明渠、堵暗道,依法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政府发债就要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制度,清晰地分析判断政府的资产、负债等情况。要对融资平台公司分类处置:经营性项目要与政府脱钩,完全推向市场;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确需政府举债的公益性项目,由政府发行债券融资;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公益性项目,要积极推广PPP模式。实行PPP模式的项目,要识别政府和市场分别应该或善于管控哪些风险,制订合同并建立定期调整机制,既适当降低政府补贴、定价承诺等方面的风险,同时让市场主体能够进入基本建设领域,以及医院管理、养老社区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运用市场杠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些都是管理会计的内容。运用管理会计可以推动预算执行的科学化、精细化,这是一项长期工作,要逐步推进。

  同时,加快发展管理会计,还有助于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比如,财政部门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要认真识别评估业务及管理中的内外部风险,采取不相容职责岗位分离控制、授权控制、流程控制等手段,将风险控制在可承诺范围内。其中关键是流程再造和信息系统建设,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盘考虑,管理会计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理念和技术方法可以借鉴。

  (二)加快管理会计发展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支出效率。

  与西方国家不同,在公共管理领域,除了政府部门外,我国还有大量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无论从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人员数量,还是收支规模看,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要降低行政成本,必须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算分析来看,其支出效益亟待提高。比如,不少单位预算与决算差异较大,我们要深入分析预决算差异较大的原因,以及如何使预算、决算更加紧密结合,增强预算执行约束力。再比如,有的单位还有不少资金沉淀,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这也从一个方面充分说明资金使用各个环节的管理还比较粗放。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差异较大以及资金沉淀问题,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比如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机制,导致部分领域出现了“钱等项目”、“敞口花钱”等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原因,特别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预算执行刚性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管理会计重在利用有关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可以广泛运用于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通过深入分析,对预算、决算多环节、多流程的信息进行综合考量、比照分析、发现问题、规范管理等,有助于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增强预算执行约束力,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要彻底改变预算管理中“重预算、轻决算,重分配、轻管理”的现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在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中大力发展和应用管理会计,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行政成本。

  (三)加快管理会计发展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战略是国家重要战略,经济信息安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数据信息安全主要是指与管理会计有关的信息安全。单位财务会计有关数据很多都是按制度规定要求对外公开的,而管理会计所有数据都是“对内”的,不但对单位加强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蕴含着企业战略投资、行政事业单位涉密信息等相关的大量数据,一旦发生泄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当前,我国的管理会计实践,特别是管理会计师资格认证和人才管理工作发展滞后,为我国经济信息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管理会计人员,特别是具有管理会计职能的国有企业的CFO、总会计师等管理高层,掌握的不仅是企业的财务数据,更掌握了企业的发展战略、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等涉及商业机密的大量核心经济信息,更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快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快中国管理会计人才资格认证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尽快培养出一批我国自己的管理会计师,促进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发展。

  近年来,会计工作在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国际趋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更好地发挥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中国会计工作升级转型,重点就在于大力培育和发展管理会计。

  当前,理论体系缺乏、技术方法应用不广、专业人才匮乏、信息化支撑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

  一是理论体系建设滞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由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技术方法远比财务会计复杂,又与其他管理学科理论交叉重复,国内学术界的主要工作仍集中在介绍和引进西方最新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上。但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上基于各国企业实践,相关理论与我国单位内部管理实际存在脱节现象,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尚未形成,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尚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二是实践处于自发无序状态。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比较落后,企业向西方学习引进的重点在于技术、设备等方面,虽然也引进了先进管理模式,但结合我国实际的开拓创新不够,较多企业的管理还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另外,从国际上看,管理会计之所以在美、英等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管理会计协会等民间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民间组织通过发布管理会计研究报告、建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应用案例示范等方面,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市场对管理会计的认可和关注。我国单位运用管理会计大多是自发而为,尚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人才资格认证制度和评价体系对管理会计进行规范化管理,也没有专门的行业协会推动其发展,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三是人才匮乏。会计人才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是国家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虽然是一个会计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会计人才强国,高端会计人才相对缺乏,通晓中外会计规则和财经法规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长期以来,单位管理者对管理会计重视不足,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始终在财务会计方面,局限于记账、报账,不能较好地为单位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财务人员对决策者的信息要求不了解,对非财务信息的掌握不充分,不利于管理会计人才的成长。大部分科研院校的会计专业主要侧重于财务会计领域,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尚未完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量比较薄弱。

  四是信息化支撑不足。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仍处于低水平状态,会计核算效率较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亟待完善。目前,国内企业采用的会计软件仅有部分管理功能,即便如此,大部分企业也只应用了会计软件中的核算功能,系统资源浪费严重。同时,由于各单位战略、投资、价值、绩效千差万别,管理会计的应用小同大异,因此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花费较大、人才培养难度较高,单位对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动性不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争取在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师,推动加快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资格认证制度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建设,为全面提升单位经济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服务。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同时,结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目前,这几项工作财政部有关司局、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和中国会计学会等都分头在做,要加快工作进度,使中国管理会计师队伍尽快建立起来,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为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服务,实现我国管理会计跨越式发展并在较短时间内接近或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要将管理会计改革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财政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要整合科研院校、协会、学会和企业等优势资源,结合我国会计发展实际和企业管理实践,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能力框架和工具方法研究,对新的经济现象、新的问题、新的观点视角,探本求源、去伪存真,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二是研究建立中国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加强国际、国内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在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资格认证制度和评价体系。加强管理会计行业自律,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是研究建立管理会计公告制度。发布管理会计的定义、目标、基本概念、要素、基本内容、主要方法及案例说明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概念与方法体系,做到理论上有支持,实践上有案例,指导和协调实务工作,并推动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向前发展。

  四是积极推进管理会计实践。管理会计的发展归根结底需要单位积极运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管理水平。要推动管理会计产学研有机结合,鼓励单位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等方式,及时总结、梳理提升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形成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为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提供示范。

  五是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要改变会计就是记账这一观念,探索和优化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鼓励高等院校、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等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及后续教育,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建立人才储备。

  六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从源头上防止“信息孤岛”。支持会计软件、中介机构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拓展,加快会计职能从会计核算到理财、管理和决策转变。

  结合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经验,大力推广运用管理会计并取得实效,是企业管理者、相关政府部门、学术界、行业协会、学会等各方面的共同使命,大家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动我国管理会计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财政部要与中央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倡导管理会计强化预算绩效和价值创造的功能,在各单位掀起学习和应用管理会计的热潮。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将管理会计工作纳入会计改革与发展规划,支持我国的管理会计人员切实发挥作用。要研究推动建立我国管理会计培训、资格认证及后续教育体系。推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加强与有关监管部门的协作,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推动管理会计工作有效开展。积极培育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探索将其纳入现代会计服务市场体系整体推进。

  二是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在杂志开辟专栏、组织会员交流等多种途径,主动融入管理会计改革实践。总会计师协会是我国高端会计人才最集中的全国性社会组织。要加强理论研究,组织管理会计经验交流和示范推广,促进理论和实务共同推进;要研究构建我国自己的管理会计标准体系,积极稳妥开展培训、资格认证及咨询服务,打造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要通过发展和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推动会计工作由核算向理财、管理和决策转变,推动会计人员从单纯的记账者向理财者、管理者、决策参与者提升,促进会计人员社会公信力、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三是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切实加强基础建设,把管理会计嵌入自身管理和发展中,增强实施管理会计的自信心和内动力。要加快培养和发展管理会计人才,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本单位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推动本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发展。要加快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整合人、财、物等信息,以管理会计理念和技术方法为基础,为管理者持续提供有效并集成化的理财决策信息。

  四是专家学者要对实务界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深入调研,将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增强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相融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高等院校要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高端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五是广大会计从业人员特别是总会计师、CFO等高级会计人才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将现有的业务专长向纵深发展,积极拓展国际化视野,不断增强适应力和竞争力。发挥好引导带动作用,为身边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同事创造机会,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他们进行各种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学习和锻炼,从企业内部培养接地气的中国管理会计人才。

  六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开放的胸襟和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拓展管理会计对外交流的平台和载体,积极参与会计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的制定,提升我国管理会计的国际影响力和线;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结合我国实际,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构建中国的管理会计体系,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理财水平和预算绩效,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系楼继伟部长2014年7月31日为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组织的“中国管理会计系列讲座”所作首场报告)

上一篇:初级审计师和初级管帐哪个含金量高
下一篇:广州财会类有哪些证书可考?
关于我们
杏彩体育官网登录入口
企业文化
发展历程
新闻资讯
杏彩体育综合官网app
行业动态
杏彩系列平台
咨询服务
审计服务
资质荣誉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05032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