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些同学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先一股脑报6科,等交费的时候再根据学习情况酌情交费
古语有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不管如何报名,考试的时候总会有所取舍。
好的科目搭配可以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让你在备考的时候更轻松;反之则会给自己的备考之路带来压力,如果你还没有选好考试科目,那就一块儿来看看如何搭配科目吧。
如果你今年的考试目标是3科,有两种搭配建议你一定别选!不然简直是对身心的双重考验!
25年CPA考试时间大多数人应该已经烂熟于心了吧:8月23日-8月24日(专业阶段) 8月24日(综合阶段),其中除部分考区的会计科目外,其余考两场的科目场次将被大部分取消!
以往大家这么安排,很可能是想着这三科在大部分考区会分两场考,可以随意安排;但25年考试时间缩短,很有一定的概率会给你安排到同一天考试,而且就算顺利过了这三科,那么剩下的审计、财管、战略第二年也在同一天考试。
从早上8:30一直考到19:00,比上班的时间都长,CPA考试本就是一场有关脑力与耐力的大考,你很难在每一场考试都保持在最佳状态。
大学生可以特种兵式旅游,但考试还是不一样的,尤其在职考生、想想你每天下班是什么状态,这样报考非常不科学!
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考试,大家都知道考试时一定得保证好作息,避免太过劳累。知识储备再强,考场上的精神情况不好,考试非常有可能会出问题!
一个合格的CPA考生,应该都听说过“大三门”“小三门”的说法吧,会计、财管、审计一直被我们称为CPA的“三座大山”,原因是会计和审计内容繁多,且知识点较难理解;财管有大量计算,题量众多,让很多考生头痛。
“三座大山”在一年报考,每个科目需要的备考时间都不少,备考压力将会非常大!
当然,剩余的三个科目税法、经济法、战略这三科难度相比来说较低,最好也别在第一年图简单,先将这三科考完了。
注会专业阶段成绩有效期是5年,如果后面有难度的科目在5年内没考过,又要重新考第一年通过的科目,这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轮回”,很打击人。
综上,建议我们大家在选择科目时注意难易结合,同时考虑到考试时间的安排,将难度高的和难度低的进行搭配学习,均衡考试难度。
会计、审计、财管三科知识内容较多,且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被称作注会考试的“三座大山”。首次报考集中选择这3科的话,复习压力会较大,有一定挑战性,假如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绝对不能轻易尝试。
经济法、税法、战略三科虽然相对难度较小,看上去是较好的选择,但到后期仍将面临会计、审计、财管的集中备考。而且假如未在有效期间内通过专科全科考试,那逾期的科目合格成绩也将被作废,风险也较大。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之间是具有一定联系的,会计与审计、税法关联度较高,财管与战略联系紧密,所以考生在选择科目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延续性,将关联度较高的科目放在一起备考,能够更好的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每位考生学习基础、工作经历、备考时间均不同,首次进行科目搭配时,也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门。
建议从会计、财管、经济法开始注会学习,初、中级考试与注会考试部分内容相似,无缝衔接学习效果更好。
建议从会计、税法、审计开始注会学习,这三门课程与实务工作联系密切,本身就有着一定基础与经验的考生可以很快上手。
作为零基础的考生,打好基础是关键的,建议从会计、财管基础科目开始,坚持按部就班学习,为后期备考其他科目做准备。
会计和税法联系紧密,经济法难度不大。难度组合属于一门很难的科目 + 两门较易的科目。学习特点是记忆的内容很多、计算和理解的内容中等。
会计和税法的学习可以明显促进财管的学习,财管的学习最好位于会计之后。难度组合属于一门很难的科目加一门较易的科目。学习特点是理解和计算的内容都比较多,记忆的内容中等。更适合理解和计算能力很强、有一定记忆能力的考生。
这个组合考虑了会计和审计以及审计和战略、会计与税法之间的联系,很大程度上会减轻重复内容的压力。难度组合属于两门很难的科目加一门较易的科目。学习特点是理解和记忆的内容比较均衡,计算的内容很少。更适合理解和记忆能力较强、计算能力相对较弱的考生。